首页
搜索 搜索
当前位置:企业资讯 > 正文

生活在鄂尔多斯大草原上的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乌审马 当前关注

2023-05-06 01:00:12 互联网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鄂尔多斯蒙古人喜爱马,在他们生活的每一个领域,都可以看到对马的无尚崇敬。玛尼宏,也称玛尼宏神台,蒙古语称赫莫日或桑更苏日。这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蒙古族牧民家家户户都供奉的圣物,也是特有的标志。

在鄂尔多斯大草原,凡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蒙古包或定居砖房的正前方,都筑有一个高约1.2米左右的长方形土台,其上两头分别竖立着两根朱红色旗杆,约2米多高,每杆顶端安置一个三叉状铁矛头,连接矛头的下部呈圆盘状,沿盘下垂一周马鬃长缨。在两杆之间有两根或3根毛绳相连,上挂蓝、黄、绿、白、红五彩小旗,被称作五彩连绳。在连绳两头又分别挂有1.5市尺的一块白布或红、蓝布,以细柳杆做旗杆,固定在两根朱红色的大杆上。此旗上面印有9匹飞奔的骏马,称为禄马风旗。在这一图案的空隙里用蒙古文或藏文写着:“希望之马奔腾飞跃,愿我们的民族繁荣吉祥。”五彩小旗的蓝色为蒙古族最喜欢的颜色,象征着繁荣强盛;黄色则代表养育本民族的土地;绿色代表草原;白色代表财富之源泉的羊群;红色代表鲜花般的幸福美满。而这一切皆由神灵般的骏马来寄托。自古以来,以牧为生的蒙古族牧民视马为草原上最神圣的牲畜。他们认为马是从天而降的神骘,没有马蒙古族就失去了神明。所以,鄂尔多斯草原的蒙古族牧民世世代代虔诚地供奉着玛尼宏旗帜上的9匹神马。而生活在鄂尔多斯大草原上的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——乌审马。

作为蒙古马中的著名类群之一,乌审马产于内蒙古伊克昭盟南部毛乌素沙漠的乌审旗及其邻近地区。产区为典型性气候,年降水量250~400毫米,蒸发量大,平均为降水量的5.5倍。草原属干旱典型草原类型,主要牧草有沙蒿、柠条、芨芨草等。牧民有打草贮草的习惯,加上备有农作物的秸秆,冬春给予补饲,对乌审马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。

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草原曾是水草丰美、畜牧业发达的地方,当地蒙古族牧民素有养马习惯,每年都要赛公马,赛走马,凡是在战争中立功和赛马中得奖的公马都被选为种用,这对于乌审马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。但由于连年干旱,草场退化、沙丘遍布,对马匹质量造成一定影响,使其成为适应沙漠条件的类群2005年末共存栏5000多匹,处于维持状态。

乌审马体质干燥,体格较小。头稍重,多呈直头或半兔头。额宽适中,眼中等大。肩稍长,尻较宽。四肢较短,后肢多呈刀状或略呈外弧肢势。蹄广而薄,蹄质较为疏松。被毛较密,鬃、鬣、尾毛较多,距毛不发达。毛色以栗毛、骝毛为主。性情温驯,适合沙漠地区骑乘和驮运。

乌审马成年公马平均体高、体长、胸围和管围分别为:123.9厘米,125.7厘米,145.7厘米,16.3厘米,成年母马分别为:120.5厘米,125.9厘米,140.8厘米,15.6厘米。

说到乌审马,不能不说一说走马比赛。走马是指“马的左侧的两条腿一起前进,然后右侧的两条腿一起前进的中等速度的步伐”。一般比赛距离4一5公里,骑手一般都是成年人。由于走马的步伐的不同,而骑手有各自的技巧但用套马绳指挥、用马鞍压和用马橙踢等骑法一般有共同性。走马赛很有个性,而且一直传承和保存着蒙古族赛马习俗。走马主要是比赛马步伐的稳健与轻快。《绥蒙辑要》云:“其余蒙古地方,走马不多,数百头之马群,好走马不过一、二匹,此训走马,终身无出卖之事。”又《内蒙古纪要》云:“惟鄂博(敖包)祭日,必在马群中精选良马而乘之,是名走马,并以娴骑术者,控策以竞走,借以博得王公之名誊奖焉。”走马赛的起源和发展在不同地区有不均衡的传承。总体来看,鄂尔多斯地区的蒙古族走马的吊驯方面有非常丰富的经验,所以乌审“走马”名誉天下。蒙古族走马赛中,要求走马动作的协调美观外,还注意速度,所以深刻体现蒙古族的赛马特点。所以走马赛在蒙古族那达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亮丽的风景线,成为蒙古族传统体育的主要项目之一,传承到至今。